公元167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
1、胡茂祯
  胡茂祯,(~1679)字永盛,晚号双峰,波罗堡人。胡幼年家贫,有大志。面对波罗大路深沟,曾指月为誓,必填此沟。及后填平,建胡公祠,为指月庵。开初,胡为波罗营卒。明末,他参加农民起义军,跟随李自成部下“翻山鹞”高杰,勇敢善战,所向披靡。后随高杰叛变降明,高镇守江北泗淮,任用茂祯为先锋。明崇祯十七年(1644)福王时,大学士史可法督师,任用茂祯为中军(一说史可法阁部命他为南京阁标大厅)。清顺治元年(1
(?~1679)
2、林崇孚
  林崇孚(1596~1679年)林崇孚,字永中,号介山,侯官县洪塘瓦埕村(今福州郊区建新镇瓦埕村)人,明万历二十四年(1596年)生。崇孚少时补郡庠弟子员,征辟任肇庆府(今广东高要县)推官。他刑清政简,办案迅速,操守严格,吏民畏服,于是钦加同知,升授广东惠州府(今惠阳县)知府,因政声卓著,又钦进中宪大夫。崇孚关心桑梓,曾寄赠三百余金修葺宗祠。清顺治十一年(1654年)辞官归里后热心于教读子弟,赈恤贫
(15961679)
3、刘楗
  刘楗(1617-1679),大城县北赵扶人。历任户部给事中、福建副考官、山西河东道副使、河南盐驿道参议、湖广提刑按察使、湖广省右布政使。康熙二年出任江西布政使。吴三桂叛乱,他措饷供兵,事办而民不扰。十四年授太常寺卿。十六年为大理寺卿。十七年为左副都御史。刘楗上疏道:自吴三桂叛乱后,军需纷繁,法纪松弛,腐败无人举劾。应加强吏治,安置百姓,平息盗贼。凡经保举的各官,如果贪赃枉法,一律严查,不能偏袒。康
(16171679)
4、俞汝言
  俞汝言(1614—1679),字右吉,秀水(今嘉兴)人。明末,参加复社。明亡后,自号渐川老农、渐川老民、渐川遗民。积极参与抗清斗争,失败后绝意仕途,守气节为遗民。宁都魏禧来嘉兴访问他,彼此谈古论今,评论古今人物和治乱得失连续10天,深得魏禧钦佩。俞汝言少孤家贫,好读书,出游四方,搜访典籍。回来后,闭门著述。精熟诸史和明代掌故,著作极繁富,计有《左氏晋军将佐表》、《礼服沿革》、《汉官差次考》、《宋元
(16141679)
5、李渔
  李渔(1611~约1679) 明末清初戏曲作家、戏曲理论家。字笠鸿,一字谪凡。号湖上笠翁。原籍兰□(今属浙江),生于雉皋(今江苏如皋)。在明-取过秀才,入清后未曾应试做官。出身富有之家,园亭罗绮在本邑号称第一。清兵入浙后,家道衰落,遂移居杭州,又迁南京。从事著述,并开芥子园书铺,刻售图书。又组织以姬妾为主要演员的家庭剧团,北抵燕秦,南行浙闽,在达官贵人府邸演出自编自导的戏曲。在此期间,与戏曲家吴
清代戏曲家,小说家(16111679)
6、严我斯
  严我斯[1629年-约公元一六七九年前后在世]字就斯,一字存庵,浙江湖州府归安县(今湖州市)人。约清圣祖康熙十八年前后在世。康熙三年(公元一六0年)进士第一。官至礼部左侍郎。文章操行,为时所重。我斯诗长于华赡之作,且多近体,有《尺五堂诗删》六卷,他的《四库总目》传于世。
(16291679)
7、白羽宸
  白羽宸(1617~1679) 字浩五。高杰村人,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(1617)。崇祯七年(1634),随父白慧元客居任丘。十一年(1638)父抗清阵亡,羽宸在积尸中寻得骨骸,扶柩归葬。十五年(1642)荫入太学。清朝建立,其“躬身山野,终身不仕”。晚年,潜心钻研医学,救死扶伤,著有《医理》20卷;并首纂《白氏族谱》。清康熙十八年(1679)逝世。长子白玠,有传。三子白璟,字景玉,亦深通歧黄,每遇奇
(16171679)
8、阎尔梅
  阎尔梅(1603—1679)明末诗文家,字用卿,号古古,因生而耳长大,白过于面,又号白耷山人、蹈东和尚,汉族,江苏沛县人。明崇祯三年举人,为复社巨子。甲申、乙酉间,为史可法画策,史不能用。乃散财结客,奔走国事。清初剃发号蹈东和尚。诗有奇气,声调沉雄。有《白耷山人集》。谥号阎尔梅逝后,子孙私上谥号文节。其身为日月堂八世。
明末诗文家(16031679)
9、周容
  周容(1619—1679)明末清初鄞县(今浙江宁波)人,字贸山,亦作茂三、茂山,号辟堂。明诸生。明亡后,为僧,旋以母在返俗。康熙时拒荐博学鸿词科。善诗,工书画。书法欧阳询、褚遂良;画枯木竹石,自抒胸臆,萧然有致。尝受知于御史戴殿臣,戴为海寇所掠,他以身为质,濒死不悔。著有《春涵堂集》。
(16191679)
10、爱新觉罗·隆禧
  爱新觉罗·隆禧(1660-1679年),顺治皇帝第七子,康熙皇帝异母弟。康熙十三年正月,册封纯亲王。十四年,分给佐领。十八年七月,疾笃,康熙亲临探视,为召御医。不治而薨,年仅二十。康熙痛悼,辍朝三日,予谥曰靖,敕令其子爱新觉罗·富尔祜伦袭爵。十九年无子,爵除。纯亲王隆禧——顺治七子,民居盖隆禧园寝功德碑进农家院。在蓟县下营镇杂错的民居院落间,藏着纯靖亲王隆禧的功德碑。无论规模还是气派,这座碑都比和
(1660167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