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67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
1、吴伟业
  吴伟业(1609~1672) 明末清初诗人。字骏公,号梅村。先世居昆山,祖父始迁太仓(今皆属江苏)。少时笃好《史》、《汉》,为文不趋俗(《镇洋县志》),受张溥赏识,收为学生。崇祯四年(1631)中进士,授翰林编修,后任东宫讲读官、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。南明福王时,拜少詹事,因与马士英、阮大铖不合,仅任职两月便辞官归里。清朝顺治十年(1653),-赴京出仕。初授秘书院侍讲,后升国子监祭酒。三年后奔母
明末清初诗人(16091672)
2、冯铨
  冯铨(1595—1672年),字振鹭。顺天涿州(今河北涿州市)人,中国明清贰臣。明万历进士,受检讨。 天启五年(1625),谄事魏忠贤,以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,不久即晋尚书,加少保兼太子太保。次年即免罢。崇祯初以谄事魏忠贤,赎徙为民。顺治元年(1644年)降清,令以大学士原衔入内院佐理机务。次年,授宏文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。顺治十三年(1656年),加太保致仕,仍留备顾问。顺治十六年(165
(15951672)
3、康霖生
  康霖生(?~1672),清代磁州(今河北省磁县)人。1659年(清顺治十六年)考中进士,1670年(清康熙九年)任即墨县知县,在任两年,即积劳成疾,没于任所。上任前,康霖生即风闻即墨衙署中胥吏贪赃枉法,胡乱判案。因而到任后,暗中观察查访办案中的作弊情形。待掌握真凭实据后,便拜印升堂,对胥吏们办案中的舞弊情形一一揭露,并根据他们的罪过轻重,或追赃,或杖责,对错判之冤案,均予以重判,使冤案昭雪,恶人得
(?~1672)
4、戴笠
  戴笠(1596—1672),字曼公,明仁和(今杭州)人。天资颖悟,过目成诵。天启元年(1621),家遭火灾,焚毁无遗,于是放游西湖,从名医龚廷贤习医术,尽得其真学秘术。年30时以诗名,寄情声律,诗风清新自然。清军占领南京后,下令江南百姓剃发。时年50的戴笠孤苦一人,以行医糊口,但仍然与诸名士遗民往来不绝,列名吴江惊隐诗社。清顺治十年(1653)春,与一广东人浮海东渡,到达日本长崎,居住在侨日同乡医
(15961672)
5、陆世仪
  陆世仪(1611—1672),字道威,号刚斋,桴亭,别署眉史氏,门人私谥尊道先生,亦曰文潜先生,江苏太仓人。弱冠之年曾习剑术,后又拜被誉为“江南第一”的名师石电(敬岩)将军学梨花枪术,并研习兵法,作《八阵发明》图说。曾参加复社。明亡后,与同里陈瑚等以道义相砥砺,于古今政治经济典章制度颇有研究。曾从刘宗周讲学,又隐居桴亭书院著述讲学。通晓诸子百家学说,精研程朱理学,与陆陇其并称“二陆”。清初受督学之
(16111672)
6、李天植
  李天植(1591—1672),字因仲,平湖乍浦人。因所居名“蜃园”,人称蜃园先生。明崇祯六年(1633)举人,性潇洒,绝意仕进。明亡,改名确,字潜夫,在陈山(今平湖市乍浦镇境内)隐居,借庙堂辟学塾,教书苦度生计,自称“村学究”、“老头陀”。寓居10年,因庙堂佛事烦杂,回蜃园家中卖文织筐度日。乡人见其窘迫,日供柴米,力辞不受。当地官吏慕名前去拜访,则越墙而避。后家境愈益艰困,卖掉蜃园,寄身于寺院。亲
(15911672)
7、董养性
  董养性(1616—1672)字迈公,号毓初,乐陵城东董家村人。《乐陵董氏家乘》记载:董氏之先世居广川,仲舒公(董仲舒)即广川董氏之始祖也。传三十五世,讳秉贞,业儒术,于南宋迁于千乘地,隐居不仕,是千乘董氏之始祖也。秉贞六世孙讳才广,明初又西迁于乐陵县城东二里许,扩地四百亩,入籍于顺美乡五里七甲。董养性平生潜心理学,对后世颇有影响,时有“江北第一才子”之称。七岁入塾攻读,夜读恐睡熟误学,以瓢为枕,翻
(16161672)
8、张缙彦
  张缙彦(1599——1672年)字濂源,号坦公,又号外方子,别号大隐,河南新乡人,明末清初历史人物,明兵部尚书,后降清。早期经历少年时即聪颖过人,十岁时即能作文。读书必定寻根究柢。明朝天启元年(1621年),乡试中举人;明崇祯四年(1631年),中进士,授清涧知县,不久调三原知县。明崇祯十年(1637年),迁户部主事。明崇祯十一年(1638年)历任编修、兵科都给事中,曾上 书弹劾杨嗣昌。崇祯十六年
(15991672)
9、唐宇昭
  唐宇昭(1602~1672),清书画家、藏书家。宇一作禹。字孔明,一字雪谷,一字云客,号半园,武进(今江苏常州)人。崇祯九年(1636)举人。唐顺之孙,为孙慎行门人,舆弟宇量偕隐,人称“唐氏二难”。工诗,善书、画,水墨竹石,淡逸飘举,胸无些麈,笔有妙法。善书画,水墨竹石,飘洒自如。富收藏,除了收藏书画作品外,还收藏了大量古籍,但一直深藏府中,不肯借人。刻书家毛晋听说其收藏有宋椠赵孟奎百卷本《分类唐
(16021672)
10、袁启翼
  袁启翼(1600~1672年)字自贞,平乐县人。天资聪颖,少年时就能吟诗作对联,在县考试中六次考得第一,四次取得优秀。明崇祯十七年(1644年),以贡生资格参加廷试中举,授推官之职。遇变归里。后任昭平县学博,未半年而隐居峒鼓峡,安贫乐道,闭门著书,专教其子袁景星攻读。清康熙三年(1664年)景星中进士,任通政司左通政。启翼教子有方,朝廷赠封其为翰林院提督四译馆、太常寺少卿。康熙八年(1669年)参
(1600167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