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64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
21、刘宗周
  刘宗周(1578~1645),初名宪章,字启东,一作起东,号念台,因讲学山阴县城北之蕺山,学者称其为蕺山先生。明绍兴山阴人。 宗周系遗腹子,自幼随母养于外祖父章颖家。章颖颇有学问而屡试不第,徐阶、陶望龄、周应中等均出其门下。宗周幼受外祖辛勤培育,己又勤奋好学,万历二十九年(1601)中进士。适丁母忧,旋归故里,服满,官行人司行人。司中多书,谢一切造请,遍读诸书,又旁搜历朝典故,名臣言行与治
(15781645)
22、祁彪佳
  祁彪佳(1602—1645),字虎子,又字幼文、弘吉,号世培,别号远山堂主人,山阴(今绍兴)人。明末清初文学家、戏曲家。出生于士宦藏书家之家。17岁中举人,21岁中进士,次年任福建兴华府推官。在任“治猾吏、访衙蠹、禁豪右、征刁讼、绝苞苴,做到弊绝风清”;在米价腾贵之时,又能严闭籴,搜积囤,压平粮价,使饥民得食。崇祯元年(1628),父丧归。四年,授福建御史,任上屡次上疏,直言谏诤,条陈民间疾苦。六
明代政治家、戏曲理论家、藏书家(16021645)
23、侯承祖
  侯承祖(1591~1645年),字怀玉。明末金山地方人。16岁袭祖职为卫指挥使。其父侯继高因抗倭屡建战功,实授骠骑将军都督佥事。他自幼受父亲薰陶,忠勇多才略。袭职后,委他督察驻防,后掌卫印,防务完善整肃,常至青村、宝山、柘林等地巡视。所到之处,检阅军队,补充力量,理顺民心,铲除奸邪。并以发展农业生产为首务,政绩显著。侯世禄(?~1645年),字公藩,承祖之长子。自幼博览群书,尤通经史,常下笔数千言
(15911645)
24、金声
  金声(1598~1645年),字正希,号赤壁,又名子骏,今徽光乡瓯山人,明末抗清义军首领。金声11岁时随父到湖北嘉鱼县投师受教,崇祯元年(1628年)中进士,官翰林院庶吉士。次年,宫廷召对时,他的《廷试策》,深受崇祯帝赏识,升为御史、监军。清军初犯北京,他上 书建议破格用人御敌,因无果,遂托病辞职回归故里。他曾讲学于还古书院,并组织乡勇,在县城西门外凤山之上,习射演武。徐光启荐他修历书,他坚辞不就
明末抗清义军首领(15981645)
25、归昌世
  归昌世(公元1574~1645年)字文休,号假庵,江苏昆山人。崇祯末年以待诏征,不应。工诗词、古文辞,善书画篆刻。擅写兰竹,笔墨松灵沉着,神趣横溢,在青藤白阳间。亦工山水,取法倪瓒、黄公望。着有〈假庵集〉。作品有〈墨竹图卷〉。
明朝画家(15741645)
26、刘肇基
  刘肇基(?-1645),字鼎维,辽东人。明末抗清名将,以与史可法死守扬州而闻名。出身于将门之家,祖辈世袭指挥佥事。1634年,刘肇基跟随总兵尤世威镇压中原地区农民起义,战事颇不顺利,后刘肇基接替尤世威,与游击罗岱力战,终于将其击破,升任辽东副总兵、总兵官。1639年,蓟辽总督洪承畴调刘肇基至辽东,负责训练宁远诸营士兵。次年3月,清军围攻锦州,刘肇基奉命与宁远总兵吴三桂前往支援,双方互有死伤,清军退
(?~1645)
27、胡震亨
  胡震亨(1569—1645),原字君鬯,后改字孝辕,自号赤城山人,晚号遁叟,海盐武原镇人。先世业儒,藏书万卷。震亨才识通达敏捷,怀济世之志。明万历二十五年(1597)中举,后为合肥知县。在任5年,大兴水利,改革官粮运输,颇多善政。吏治之余,留意于兵书,曾与刘铤研讨兵事,刘铤心服其才。崇祯末年,历任定州知州、兵部职方司员外郎。乞归居家。一生嗜书如命,日夕不倦研读,凡秘册僻本、旧典佚事、错差模糊不可卒
(15691645)
28、张尔葆
  张尔葆(1575—1645),名联芳,字尔葆,号二酉,山阴(今绍兴)人。明末画家、收藏家。以入幕致仕,官孟津县令。孟津有城无濠,尔葆至,令掘濠加固。满6年,升扬州司马,分署淮安,督理船政。史可法廉其才,漕事缓急一以委之,无不立办。崇祯十六年(1643),李白成起义军破河南,淮南告急,因练乡勇守清江浦,积劳成疾,一病不起。生而头仄向左,乃以大锤悬髻上,坠其右。读乡塾,命书僮持香伺左,稍偏则敲其额,行
(15751645)
29、沈宠绥
  沈宠绥(?一1645)吴江人。字君徵,号适轩主人,别署不棹馆。明代戏曲声律家。约生于明万历年间。家资殷富,学有渊源。其少时天资聪慧,为名诸生,但未人仕途,蓄养歌僮艺伎,度曲终生。其友颜俊彦在《度曲须知序》中说:“君征渊静灵慧,于书无所不窥,于象律青鸟诸学,无所不晓,而尤醉心声歌。”沈氏曾从乡里前辈得沈璟所撰之∠九宫十三调曲谱》,见其于宫调声律虽能正伪辨异,但仍未能使读者知其所以然,乃于崇祯初,蛰
明代戏曲声律家(?~1645)
30、李待问
   李待问(?~1645年) 李待问,上海县竹冈李家角(今本县萧塘乡鸿宝村)人。明崇祯十六年(1643年)进士,授中书舍人。擅长写作与书法。清顺治二年(1645年),清兵到松江时,有百户问他:“闻君读烂四书,今作如何打算?”李回答:“为臣死国,常事也。”百户欣然说:“君能如此,我先断头以待。”说毕自刎。后家人劝李出逃,李却说:“以身殉国,乃份内之事,如不死,怎能对得起这老兵百户呢?”遂自
(?~164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