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640年出生的名人介绍
1、梅庚
  梅庚(1640—1722),字子长,号雪坪,晚年号听山翁。梅庚的曾祖父是大戏剧家、诗人、藏书家梅鼎祚。他的父亲梅朗中是复社名士,善于书画诗文,在当时被称为“三绝”,可惜36岁就英年早逝。梅朗中著有《书带园集》16卷,又编《赋纪》50卷(所辑为唐以前之赋);他的书画作品大多失传,《国(清)朝画识》、《江南通志》、《静志居诗话》记录了他的事迹。梅庚由母亲抚养成人,他自幼“资禀颖异”,勤奋好学,博通经史
清初著名画家、诗人(1640172)
2、蒲松龄
  蒲松龄(1640年—1715年),清代著名文学家、短篇小说家,字留仙,一字剑臣,号柳泉居士,世称“聊斋先生”,山东淄川(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)人,蒙古族。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,自幼聪慧,学识渊博,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,取中秀才。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,屡考不中,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,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。直到71岁,才按例补为贡生。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,贫困潦倒,后人用8个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:读书、教、
(16401715)
3、田舜年
  田舜年(1640—1706年),字韶初、眉生,号九峰,今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人。明末湖广容美等处军民宣慰使田玄长孙、田甘霖长子。1644年明亡清立,中原鼎沸,四处烽烟,邻区避居容美的绅晋上流,日与其祖、父辈饮酒悲歌,赋诗论文。聪敏机灵的田舜年嬉戏于其间,耳濡目染,非诗即文,受着汉文化的熏陶。顺治三年(1646年),舜年祖父病逝,其大伯田沛霖袭职,沛霖既无子又忌才,令田甘霖全家困居陶庄。七岁的舜
(16401706)
4、赵象乾
  赵象乾(1640—1698年),山西省高平县(今山西省东南部丹河上游)人。康熙八年(1669年),由举人任长泰县知县。一到任,严格徭役的平均负担,明察暗访,杜绝“富人逍遥,穷人疲累”的现象。同时,拒绝贿赂。在长泰吏民心中,留下良好印象。赵象乾深入了解到长泰赋税的弊病。一些奸胥勾结各里富豪,承揽各乡税赋,层层加码,从中渔利。赵象乾首先从奸诡的胥吏开刀,传令召集奸胥,严厉审讯,勒令清理,否则报请上司论
(16401698)
5、吴之振
  吴之振(1640—1717),字孟举,号橙子,别号竹洲居士,晚年又号黄叶老人、黄叶村农,石门(今桐乡)洲泉镇人。幼即聪颖过人,文才隽秀。清顺治九年(1652),13岁应童子试,即与吕留良定交,试后又与黄梨洲(宗羲)兄弟交往。举贡生,以赀为内阁中书,亦不赴任。性坦率豪爽,淡泊于名利。是时重宋诗,之振家富裕,购藏宋人集部秘本甚多。康熙二年(1663),与吕留良、吴自牧合编《宋诗钞》,收录宋诗成集者84
(16401717)
6、孝康章皇后
  孝康章皇后(1640年-1663年3月20日),佟佳氏(本姓佟,原属汉军正蓝旗,康熙时抬旗入满洲镶黄旗,改姓佟佳氏),顺治帝妃嫔,康熙帝生母,生于崇德五年,佟图赖之女。顺治十年(1653年)入宫为庶妃,顺治十一年(1654年)生皇三子玄烨(康熙帝)。顺治十八年(1661年)正月,顺治帝驾崩,康熙帝即位后,与孝惠章皇后两宫并尊,称圣母皇太后,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。康熙二年(1663年)崩逝,年仅24岁
(16401663)
7、梁份
  梁份(1640~1729)字质人,清南丰人,地理学家、文学家。梁份少时家世寒微,聪颖有志。他不习举子业,而拜谢文洊弟子邵睿明为师,研习理学。康熙初,因家贫逃税,被捕入狱九年,后得友人曾若武救助。出狱后,放荡不羁,不为人所理解,独得谢文洊伯父谢进赏识,以女配为妻。后从学彭士望和魏禧,获经世之学。其文章、气节、皆名重一时。晚年多次只身出外游历,足迹西到陕西、宁夏、青海,南到云南、贵州,遍及中原数省,行
地理学家、文学家(16401729)
8、唐朝彝
  唐朝彝(1640~1698),字偕藻,明末漳浦县铜山所(今东山县铜陵镇)人。清康熙六年(1667)中进士,官至宗人府府丞。唐朝彝少家贫,淡泊明志,勤苦攻读。康熙三年(1664),铜山实行“迁界”,唐朝彝-徙居漳州,寓居于南靖南华岩读书。越两年,乡试中举。康熙六年,会试中进士,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,入庶常馆学满文。散馆后,任广西道御史。尔后近30年间,先后任过山东、山西、京畿、河南、广东等道御史。后升
(16401698)
9、蒋埴
  蒋埴(1640~?),字旷生,号卧云翁。江南省苏州府长洲县(今苏州市娄关)人。顺治十五年(1658年)戊戌举人,康熙二十四年(1685)乙丑科第三甲第38名进士,康熙三十年(1691年)授浙江温州府乐清县知县。作风低调简朴,只身赴任,立志洁身清廉,革除陋规,听审诉讼时断案精明。乐清人久怀其德,光绪十七年(1891)于白鹤寺后建蒋公祠祀之,并祀张文君,因名二公祠。曾重建能仁寺右留云阁。能诗,工书翰,
(1640~?)
10、张埙
  张埙(1640~1694),字牖如,清长洲县(今属苏州吴中)人。康熙十七年(1678年)任河南登封县知县。他到登封的第三天,就拜岳立誓:“不取一钱,不枉一人”,决心做勤政清廉的父母官。在登封治政,重教育,修学堂,以文化来教化百姓。他出资修复宋时天下四大书院之一的崇阳书院,还亲自编写通俗的“劝民俗话”。张埙鼓励垦荒地,招民复业,劝农桑;免税捐,减轻百姓负担。张埙亲率衙吏抽空“操耒耜为农,开荒岭二百里
(1640169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