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637年出生的名人介绍(2)
11、邵长蘅
  邵长蘅(1637~1704)一名衡,字子湘,号青门山人,武进(今江苏常州)人。诸生。因子除名,后入太学,罢归乡里,再未求仕,以布衣终。早年诗学-,后改学宋人,前后诗风迥异。内容多为写景、吊古,常借以寄托怀念明室之意。其诗具有浑脱苍凉、流畅自然的特点。文宗唐宋,继承唐顺之,归有光为文传统,与侯方域、魏禧齐名。著有《青门全集》。邵长蘅生于明思宗崇祯十年,卒于清圣祖康熙四十三年,年六十八岁。性颖悟,读书
(16371704)
12、董元
  董元(1637—1716)明末清初禹州人,字善长,号仁山,别名仁斋。顺治十六年(1659)补州生员。从学儒学名士孙奇逢先生,与赵御众、钱佳选等友善,以道义相切磋。一生不仕,执教于三峰山下,认真教诲,其弟子多有成就。著书有《幼学集》一卷、《劝农集》一卷、《西溪诗草》一卷。终年80岁。刘延祜清初禹州人,字受之。明代御史刘调羹之子。幼年刻苦力学,性沉静,不慕名利,没有官宦弟子的习气,常徒步田野间,人不知
(16371716)
13、冯源济
  冯源济(1637—?),字胎仙,号谷园,涿州人。冯铨仲子。幼聪颖,十二岁为诸生,十九岁(顺治十二年,1655)中进士,由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,充日讲官。以御试第一,先后任侍讲、侍读、秘书院侍读学士。因坐事罣误,降为东城兵马指挥,又任河南归德府判官,负责考城河工事。考城河最难治理,源济素勤干,不数月工成,升淮安河务同知,调山清同知。不久,授翰林院侍读,历任左庶子、国子祭酒、经筵讲官。他性格善良,在家乡
(1637~?)
14、李天馥
   李天馥(1637~1699),字湘北,号容斋,清合肥人。他少年聪颖,7岁能诗,称为神童。清顺治十四年(1657年)中举,次年中进士,入选翰林院庶吉士(学生)。入馆后,遍览经史百家,被授予检讨(国史次编修)。1688年丁父忧,服丧3年后仍任检讨。康熙十一年(1672年)升任国子监司业,掌儒学训导之政,迎生母瞿太夫人于住所赡养。不久,担任经筵讲官,为皇帝讲解经传史鉴,并敢于将自己的见解直言不讳地向皇
清朝兵部尚书(16371699)
15、爱新觉罗·常舒
  爱新觉罗·常舒(1637年-1699年),清太宗第七子。生于崇德二年(1637年)四月十九,生母是伊尔根觉罗氏庶妃。初封镇国将军。康熙八年晋辅国公,十四年削爵,三十七年授辅国公,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去世,年63岁,有子十人,有爵着2人,二子德明封三等镇国将军,十子海林封奉国将军。
(16371699)
16、爱新觉罗·高塞
  爱新觉罗·高塞(1637年02月16日 — 1670年07月22日),即国鼐,号敬一主人、敬一道人,又号霓庵,满族,爱新觉罗氏,封镇国公,皇太极第六子,顺治九年封辅国公。 康熙八年,晋镇国公。康熙九年07月22日子刻卒,年34,谥悫厚。著有恭寿堂集。满族诗人。久居沈阳,淡泊出世,好书画,精通乐理,善弹琴,有诗集《恭寿堂诗》一卷。
(16371670)
17、万言
  万言(1637—1705),字贞一,号管村,鄞县县城人。万斯年子。少与叔斯大、斯同从黄宗羲学,以古文著称。清康熙十四年(1675)中举人,为教习,期满授知县。明史馆开局,总裁徐元文荐7人纂修,他即其中之一,授文林郎,独成崇祯长编,兼修《盛京通志》、《大清一统志》。性耿直,不徇私情,明故臣杨嗣昌子携廷臣信札请托,遭他严拒。二十七年外放五河知县,修塘筑堰,办学兴教,吏治清明。后因刚直得罪上司,罢官论死
(16371705)
18、秦松龄
  秦松龄(1637—1714)字汉石,一字次椒,号留仙,一号封岩,晚号苍岘山人。江苏无锡人。清顺治十二年进士,入翰林以奏销案罢职。康熙十八年赴博学鸿词试,官左春坊左谕德。二十三年主顺天乡试,中蜚语下狱,后放归,家居三十年卒。著有《苍岘山人集》,写有《趵突泉》《趵突泉和韵》。
(16371714)
19、沈皞日
  沈皞日(1637~1703),字融谷,号茶星、离斋,又号柘西,浙江平湖人。拔贡生。清初“浙西六家”词人之一。著有《楚游草》、《燕游草》、《拓西精舍词》等。
沈皞日(16371703)
20、顾贞观
  顾贞观(1637~1714) 清代词人。字华峰,号梁汾,无锡(今属江苏)人。康熙五年(1666)举人,官内阁中书,又曾在宰相纳兰明珠家课馆,与明珠子纳兰性德知交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)归里,读书终老。顾贞观词,以〔金缕曲〕《寄吴汉辋古塔,以词代书,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》两首最佳,以词代书信,纯用白描,缠绵恳切,感人极深。纳兰性德读后叹为:河梁生别之诗,山阳死友之传,得此而三。(词后自注
(1637171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