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634年出生的名人介绍
1、王士祯
  王士祯(1634年9月17日—1711年6月26日),原名王士禛,字子真,一字贻上,号阮亭,又号渔洋山人,世称王渔洋,谥文简。山东新城(今桓台县)人,常自称济南人。清顺治十五年(1658)进士,康熙四十三年(1704)官至刑部尚书,颇有政声。清初杰出诗人、文学家,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,与朱彝尊并称“南朱北王”。诗论创“神韵”说,于后世影响深远。早年诗作清丽澄淡,中年转为苍劲。擅长各体,尤工七绝。好
(16341711)
2、徐元文
  徐元文(1634年-1691年),字公肃,号立斋,江苏昆山人。徐乾学之弟。顺治十六年(1659年)进士第一,顺治帝称徐元文为“佳状元”,赐冠带、蟒服、乘御马等,授翰林院修撰。康熙十八年,出任修《明史》总裁,荐万斯同入史局。升国子监祭酒,充经筵讲官。康熙称赞他:“徐元文为祭酒,规条严肃,满洲子弟不率教者,辄加挞责,人人敬畏。后人不能及也。”后任左都御史,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。康熙二十九年
昆山三徐之一,清朝文华殿大学士(16341691)
3、王士
  王士(1634~1711)后避讳作士正、士祯,字子真,号阮亭,别号渔洋山人,新城人。他出生在一个仕宦家庭,六岁入塾,聪颖好学,除必读功课外,还增读《文选》、《唐诗》等书,学习作诗对句。十五岁便著有《落笺堂初稿》一卷,长兄西樵为之作序。十七岁,参加县、府、道举办的“童子试”,皆名列第一。清代顺治八年(1651)赴乡试中举,四年后会试得中进士,随之文名渐著,与长兄西樵、叔兄东亭被称为“三王”。顺治十六
(16341711)
4、吴应熊
  吴应熊(1634年-1674年5月18日),吴三桂之子,额驸、少傅兼太子太傅,娶建宁公主为妻。因多尔衮对吴三桂有戒心,故以额驸之名让吴应熊留在京城作为质子。吴三桂起兵反清,吴应熊和次子吴世琳被杀,其子吴世璠即位吴周皇帝,追谥吴应熊为孝恭皇帝。人物生平吴应熊 (1634—1674年5月18日),云南平西王吴三桂之子。吴三桂因擒杀南明永历皇帝,将其赶出云贵,逃往缅甸,一举平定了西南,立下大功,被清廷封
(16341674)
5、丁思孔
  丁思孔(1634-1694)字景行,号泰岩,奉天广宁府人(今辽宁北镇市),清朝官吏。丁文盛之子。顺治九年(1652)进士。历任陕西汉羌道副使、江苏布政使、偏沅巡抚、湖广总督、云贵总督,康熙三十三年四月八月,卒。人物简介明崇祯七年八月初六日生,汉军镶黄旗人。顺治七年举人。顺治七年九年,壬辰科三甲进士,授弘文院庶吉士。顺治十四年正月,升检讨丁思孔为内翰林国史院侍讲。迁陕西汉羌道副使。康熙二年,巡抚贾汉
(16341694)
6、兆佳·马尔汉
  马尔汉(1634~1718)兆佳氏,满洲正白旗人。顺治十一年,翻译举人,授工部七品笔帖式,累迁刑部员外郎,赠太子太傅。康熙间,从平三藩。雍正八年,世宗谕奖玛尔汉谨慎忠厚,事圣祖宣力多年,完名引退,赠太子太傅。贤良祠成,命入祀。康熙十三年(1674),陕西提督王辅臣叛应吴三桂,上命扬威将军阿密达自江宁移师讨之,玛尔汉以署骁骑参领从。十四年(1675),与副都统鄂克济哈、穆舒珲等自泾州进兵,屡破垒,斩
(16341718)
7、杨无咎
  杨无咎(jiù)(1634—1712或1636-1724)字震百,一作震伯,号易亭,江南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生于明思宗崇祯九年,卒于清世宗雍正二年,年八十九岁。(三续疑年录作生于明崇祯七年,卒于清康熙五十一年,年七十九岁。此从清史列传父廷枢殉难时年十二推得其生年,卒时年八十九岁推得其卒年)幼颖慧,覃思经学,多前人所未发,工书鼓琴。父杨廷枢,明末殉难。无咎痛未从死,自父殉难后不复鼓琴,杜门隐居七十
明末清初学者(16341712)
8、崔蔚林
  崔蔚林(1634~1687)字夏章,号定斋,又号玉阶。新安(今安新)人。其父崔九围为清初大儒孙奇逢弟子。崔蔚林少时即喜好读书,学习勤奋。顺治十五年(1658)中进士,选翰林院庶吉士。受学者熊赐履影响,开始钻研宋明诸儒学说。寻升弘文院侍读,晋侍读学士。不久,又转翰林院侍读学士。康熙初年(1662),迁侍讲学士。后回乡省亲,曾与新安学者杜越论学,杜越赞其辨学“猛勇深细”。假满回京后,更一心研究诸经,尤
(16341687)
9、谢廷诏
  谢廷诏(1634~1704),字华笏,惠来都厚谢里(今华湖镇后谢村)人。父谢天然好学,建塾延师教子,希冀后代能完成他的志愿。廷诏赋性英敏,七岁能文。顺治四年(1647),他十四岁,即考进县学为庠生。顺治四年(1647),恰遇罗英第一次围攻惠来城。时父已去世,廷诏乃弃家资,负母逃避外地免于难。都里皆称赞他为孝子。为防罗英再围惠来县城,廷诏时与东福村同学方国斌密约,于湖岗山筑寨,为县犄角之势。罗英果再
(16341704)
10、陈永华
  陈永华(1634年-1680年),字复甫,抗清名将,明朝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(今漳州台商投资区石美村)人,明末举人陈鼎之子。陈永华十五岁时,其父任同安县教谕。清兵下福建时,陈鼎自杀。郑成功在厦门开府时,陈永华才二十三岁,后得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荐,与郑成功论政。陈永华对郑成功发表见解、分析未来,深得郑成功的赏识,并誉“永华乃今之卧龙也”,授予“咨议参军”之职,委为其子郑经之师,日后便成为郑家麾下的谋将。
明郑时期著名将领、台湾三杰之一(1634168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