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575年出生的名人介绍
1、魏大中
  魏大中(1575—1625),字孔时,号廓园,嘉善迁北区(今嘉善大舜乡)南早滨人。明万历四十四年(1616)进士,历任行人司行人,工、礼、户、吏各科给事中,都给事中等职。自幼家贫,读书砥行,师事高攀龙。登第后仍敝衣冠,夫人织素如故。举发贿赂,馈者无敢及门。奉敕封代藩,拒收馈金,说:“此番须令知中原有不受金钱之人。”又拒福王处赠银500两,并书谏福王资助边饷。返故里,闻士民苦于“兑运法”,-浙江巡抚
东林六君子(15751625)
2、左光斗
  左光斗(1575一1625),字共之,又字遗直,号浮丘,今横埠乡忠毅村人。明万历三十五年(1607年)进士。 其父左出颖,乡人称左太公,生9子,光斗排行第五。光斗出身贫苦,从小发愤图强,有大志。 万历四十七年,光斗任左佥都御史时,巡视京城,目睹豪绅恶吏罪恶活动,非常气愤,一举缴获伪印70多枚,拘捕伪官100多人,纲纪一振,-恶吏畏惧敛迹。 熹宗天启元年(1621年),光斗领直隶屯田事,见京城东南“
东林六君子(15751625)
3、叶赫那拉·孟古哲哲
  孝慈高皇后(1575年-1603年10月31日),叶赫那拉氏,名孟古(孟古哲哲)。生于万历三年,叶赫部贝勒杨吉砮-。为清太祖爱新觉罗·努尔哈赤之大福晋,清太宗爱新觉罗·皇太极之生母,是清朝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。万历二十年,生下八子皇太极,即后来的清太宗。万历三十一年病故。孟古哲哲系出名门,是海西女真势力强大的叶赫部贝勒杨吉砮的女儿。万历十年(1582年),还未建功业的努尔哈赤来到叶赫部,杨吉砮慧眼识
清太祖爱新觉罗·努尔哈赤之大福晋(15751603)
4、钱士升
  钱士升(1575年-1652年),字抑之,号御冷,晚号塞庵,嘉善人。中国明朝状元。为人热情好客,精通周敦颐、朱熹之学说,与顾宪成、高攀龙等人友好。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一,授翰林院修撰。天启初,以养母乞归。魏大中、-星被难,钱士升破产营救之。崇祯中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,献“宽、简、虚、平”四箴,深中时病,崇祯渐不满。以“沽名”为罪,致仕归乡。著有∠宋书》、《逊国逸书》等。
明朝状元(15751652)
5、吴宗达
  吴宗达(1575~?),字上于,号青门。江苏武进人。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(1604)甲辰科杨守勤榜进士第三人。吴宗达万历二十八年(1600)乡试中举,万历三十二年(1604)得中探花后,授翰林编修。万历四十三年(1615)八月,与给事中刘文炳出任浙江乡试主考官。万历四十七年(1619),为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侍读。天启元年(1621),升为国子监祭酒。充任《神宗实录》副总裁。历官礼部右侍郎。吴宗达虽被
(1575~?)
6、章世纯
  章世纯(1575~1644)字大力,明临川箭港(今属江西省丰城市)人。明末古文家。与陈际泰、罗万藻、艾南英结“豫章社”,推崇唐宋,力抵王世贞、李攀龙的秦汉派,与张溥的“复社”分庭抗礼,并称“临川四大才子”。天启元年(1621),他乡试中举,授翰林孔目。明熹宗闻其才,下旨召见。他推辞不往,但上疏陈言:边境不宜派遣贵戚充任,不宜召募客兵,应当派遣得力将士,加强演练、自筹粮饷,才能抵御清兵南侵,巩固边防
(15751644)
7、鹿善继
  鹿善继(1575~1636)字伯顺,号乾岳。定兴人。明万历四十一年(1613)中进士,授户部山东主事,与同僚袁世振起草全国盐法,因母丧归里。后补河南,主管辽饷。万历四十六年(1618),朝廷以对辽用兵为名加征田赋,此后逐年增加。鹿善继体察民生疾苦,对此极为愤慨。辽饷告急,欲上 书朝廷以帑银补交之时,恰有广东一部银两运到,则愤然主张以广东银改充辽饷。万历帝震怒,遂降职、减俸,责令补偿,并外调他职,后
(15751636)
8、李流芳
  李流芳:(1575--1629) 明文学家、画家。字长蘅,号泡庵、慎娱居士,嘉定( 今属上海市)人。万历举人。魏忠贤建生祠,不往拜,并云:“拜,一时事;不拜,千古事。”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,风格清新自然。擅绘山水,笔墨峻爽,得力于吴镇为多,亦工书法、篆刻。与唐时升、娄坚、程嘉燧合称“嘉定四先生”。所有《檀园集》、《西湖卧游图题跋》。
明朝画家(15751629)
9、张尔葆
  张尔葆(1575—1645),名联芳,字尔葆,号二酉,山阴(今绍兴)人。明末画家、收藏家。以入幕致仕,官孟津县令。孟津有城无濠,尔葆至,令掘濠加固。满6年,升扬州司马,分署淮安,督理船政。史可法廉其才,漕事缓急一以委之,无不立办。崇祯十六年(1643),李白成起义军破河南,淮南告急,因练乡勇守清江浦,积劳成疾,一病不起。生而头仄向左,乃以大锤悬髻上,坠其右。读乡塾,命书僮持香伺左,稍偏则敲其额,行
(15751645)
10、沈国模
  沈国模(1575—1656),字叔则,号求如,晚年号石浪老樵,余姚人。初,愤举业陷溺天下人,弃诸生而好读王阳明的《传习录》,后与刘宗周等开绍兴证人讲会。未几回余姚,参与创办姚江书院,一度成为浙中王门后学聚会之地。信奉“王学”,宣扬“良知”学说,品行诚笃,世推醇儒。清初隐居石浪,讲学益勤,不重著述。
(1575165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