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517年出生的名人介绍
1、黄希宪
  黄希宪(1517~1586),字伯容,号毅所,行九,明正德十一年(1517)八月二十七日出生。江西抚州府金溪县顺政乡三十三都狮溪人(今南城县黄狮渡),民籍。曾祖父黄厚昌,祖父黄世芳,父黄文魁;母左氏,继母王氏、李氏、张氏;娶周氏;子黄元宾,万历元年(1573)癸酉科江西乡试举人。县学生员,治《易经》,嘉靖二十八年(1549)己酉科江西乡试第58名举人。嘉靖三十二年(1553)壬辰科会试第267名,
(15171586)
2、潘晟
  潘晟(1517~1589),字思明,号水帘,新昌城关(今属南明街道)人,明朝高官,位居宰相(大学士)。从小丰仪玉立,颖异绝伦。嘉靖十九年(1540)中举,次年会试第七名,殿试获第二名(榜眼),授翰林院编修,协纂《大明会典》。嘉靖三十三年升太子侍读、国子监祭酒(相当于今国立大学校长)等要职,主试南畿(明朝迁都北京后,南北两京各设两套朝廷高官,南畿在南京,与京畿对应)。明世宗晚年,专事静摄养生,不理朝
明朝大学士(15171589)
3、徐中行
  徐中行(1517~1578) 明代文学家。字子舆,一作子与,号龙湾、天目山人。长兴(今属浙江)人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)进士。初授刑部主事,历员外郎中,出为汀州知府,改汝宁。后谪长芦盐运判官。迁端州同知、山东佥事、云南参议、福建副使、参政等职,累官至江西布政使。徐中行为后七子之一。他一生到处为官作宦,诗歌多能描绘各地的山川风貌和社会习俗,并寄寓到处奔波的无限感慨和怀念乡土的悠悠情思。如《初入滇关
明代文学家(15171578)
4、刘应节
  刘应节(1517—1591),字子和,明中期大臣,潍县(治今潍城)刘家庄子村人。 1543年(嘉靖二十二年)乡试第一,1547年(嘉靖二十六年)考中进士,任户部广东司主事。  1550年(嘉靖二十九年),俺答统领大军,直逼京城。大将仇鸾率军与俺答军混战,京城外战斗异常激烈,双方死伤惨重,嘉靖皇帝下令户部,选一精干使者,到军中慰问。户部大小官员认为此次犒军必无生还,皆怕被选派,唯刘应节挺身而出。临行
(15171591)
5、林兆恩
  林兆恩(1517-1598),字懋勋,号龙江,道号子谷子,世称“三教先生”,赤柱(今城厢区英龙街赤柱巷)人。嘉靖十三年(1534),兆恩试高等入县学。二十五年(1546)乡试失意,从此摒弃科名,致力于心身性命之学。嘉靖三十年至四十五年,林兆恩除了招收门徒,倡导三教合一论外,主要功绩是协助莆田官方抗击倭寇,赈民救灾。据莆田县学教授刘仕锐查勘上报,列举林兆恩的义行13项:(1)恤民还卷;(2)建立义田
(15171598)
6、林腾蛟
  林腾蛟(1517~1560年),字士才,号三泉,永安贡川人。生于明朝正德十二年(1517年)。明嘉靖二十二年(1543年)选入太学,学业优异。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,出任广东新会县知县。他革除苛政,除暴安民,使原来很乱的新会县得到大治。后因母亲病逝回乡守孝,临行时,新会县民数千人送行百里。守孝期满后,调任安徽休宁县知县。该县原来无城墙,当时倭寇正入侵我国,腾蛟即筑城以便防守。由于他筹措有方,只用5个
(15171560)
7、黎民衷
  黎民衷(1517~1564 年),字惟和,黎贯的次子,从化县韶洞(今灌村区)人,明嘉靖三十一年(1552 年)考中举人,4 年后中进士,授行人官职,还先后任过吏部稽勋司主事、稽勋员外、验封郎中、广西粮储参政、浔州府(今广西桂县)知府等职。黎民衷以为官清廉正直出名。他任行人官时,曾三次奉诏传旨,使命完成后,回到景州,提升为吏部稽勋主事。当时的宰相王国光十分赏识他,经他撰写的考核官员功过的文章,清谨如
(15171564)
8、陆师道
  陆师道(公元1517~1580年),字子传,号元洲,更号五湖,江苏苏州人。嘉靖十七年(1538年)进士,授工部主事,官至尚书少卿。为文征明的弟子,工诗文书画。山水风格淡远者类似倪瓒,而秀丽者近似赵孟俯。有〈五湖集〉、〈左史子汉镌〉。作品有〈乔柯翠林图轴〉,〈溪山图轴〉。
明朝画家(15171580)
9、蒙诏
  蒙诏(1517~?),字廷纶,号近野、宗远子,广州番禺瑶头乡(今属海珠区新滘镇联星村)人。年幼聪慧,勤于诗书。明嘉靖年间(1540)即乡试夺魁。送迎亲礼时,岳父之兄令诏以“河南村狗”四字,用鹤顶格赋诗一首。蒙诏即口占道:“河汉浮槎到五羊,南风吹送桂花香。村人多少来争看,狗吠仙姬会阮郎。满座为之惊异。蒙诏发奋攻读,终成名儒。壬戌年(1562)中进士,后担任监察御史。蒙诏根据时弊,向朝廷陈述兴革之事,
(1517~?)
10、高仪
  高仪(1517年-1572年),字子象,号南宇,浙江钱塘人。明隆庆年间政府官员,曾任礼部尚书。嘉靖二十年(1541年)进士。选庶吉士,授翰林院编修。历侍讲学士,掌南京翰林院,官太常卿。嘉靖四十五年(1566年),官礼部尚书,家中失火,苦无经费重建,遂借住友人家中。后引疾归。隆庆六年(1572年),以高拱推荐,起以故官侍东宫讲读。隆庆六年(1572年)五月二十六日,明穆宗病危,召高拱、张居正及高仪三
明隆庆年间官员(1517157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