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51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
1、达延汗孛儿只斤·巴图孟克
  孛儿只斤·巴图孟克:(公元1474~ 1517年),蒙古族,又称察哈尔·巴图蒙克,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,阿寨台吉次子阿葛巴尔济济农之子;蒙古察哈尔部人。著名明朝时期蒙古大元可汗,亦称察哈尔蒙古达延可汗,察哈尔氏鼻祖。达延汗年幼时,满都海被授予“彻辰”称号,摄政。1487年,16岁的达延汗开始亲政。经过与卫拉特部的数度征战,将其击溃。1506年,达延汗征服亦思马因、火筛、亦卜剌,统一漠南蒙古。后人称其
,蒙古族(14741517)
2、虞抟
  虞抟(1438—1517),字天民,自号华溪恒德老人。今义乌市廿三里镇华溪村人,明代中期著名医学家。《金华府志》中载:“义乌以医名者,代不乏人,丹溪之后,唯抟为最。”与现代名医陈无咎(号黄溪),合称义乌医家“三溪”。虞抟年幼即“习举子业,博览群书,善记诵,能诗”。年轻时,因母多病,立志学医。潜心研读各种中医经典著作,继承发挥朱丹溪医理。其医药以丹溪为宗,集张仲景、孙思邈、钱乙、李杲诸家之精华,融会
义乌三溪(14381517)
3、张升
  张升,江西南城人,字启昭,号柏崖。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年(1422),卒于明武宗正德十二年(1517)。明宪宗成化五年(1469)己丑科状元。授翰林院修撰,官至礼部尚书,太子太保。张升取得状元之后,授翰林修撰,他刚正不阿,嫉恶如仇。弘治改元(1488),迁庶子。当时,人称“纸糊三阁老”中,只有首辅刘吉侥幸留任。张升上疏给孝宗,言“吉乃倾身阿佞,取悦言官”,“由是谏官缄口,奸计始遂”。“盛纳艳姬,恣为
(14221517)
4、詹师傅
  詹师傅(?~1517),名已佚,平和县芦溪连新人,以竹工为业,人称为“师傅”。芦溪位于县之西偏,山高林密,盛产竹子,当地居民大多以竹业为生,或以造纸为业,朴实勤劳,与世无争。自明中叶以后,土地兼并日趋剧烈,田赋日渐繁重,而皇室王亲及豪绅大吏却穷奢极侈,致使“富者田连阡陌,贫者无立锥之地”。芦溪虽僻处深山,也不能幸免,-,反抗遍地蜂起。詹师傅素以“慷慨仗义、济困扶危”为众所信服,于是,共推之为长,乘
(?~1517)
5、张宦
  张宦(1461~1517)字惟臣,号柏山。完县(今顺平)人。14岁始学举子业,为文有法则。明弘治六年(1493)中进士,授官南京户科给事中,弹劾不避权贵。迁为四川左参议,有惠政于民。因忤犯宦官刘瑾,被罢官归家。家徒四壁,其兄给其家产,张宦固辞不受。刘瑾又借他事罚张宦纳粟徙燕蓟关塞,靠亲戚朋友相助,才得以完纳。刘瑾怒气不消,又令张宦出粟远徙四川松潘,张宦认为无生还希望,与亲友诀别而行,后靠四川父老帮
(14611517)
6、焦芳
  焦芳(?-1517)明朝大臣。字孟阳,号守静,河南泌阳人。天顺进士。由编修进侍读学士、正德初为吏部尚书。“ 粗陋无学识,性阴狠,动辄议讪,人咸畏避之”(《明史》)。深结阉宦,陷害廷臣。时户部尚书韩文拟率九卿劾刘瑾,芳阴泄于瑾。文被逐,芳以本官擢兼文渊阁大学士,累加少师、华盖殿大学士。居阁数年,唯瑾是从。四方赂瑾者先贿芳,家藏万金,居第宏丽。正德中赵燧率起义军将其家焚掠一空,掘其祖坟。瑾败劾归卒。
(?~1517)
7、徐俌
  第六代魏国公徐俌(1465–1517),字公辅,持重,善容止。成化元年,徐俌继承魏国公,担任南京守备,因怀柔伯施鉴(施聚之子)以协同守备为上位,徐俌感到不平,于是上奏,诏书令以爵为序,遂成法律。弘治十二年(1499),给事中胡易、御史胡献因上奏而下诏狱,徐俌上章论救。正德年间,上 书反对明武宗郊游。徐俌曾经与无锡百姓争田,贿刘瑾,为时论所讥嘲。徐俌死后赠太傅,谥庄靖。
(14651517)
8、朱见潾
  朱见潾(1448——1517)安徽凤阳人。明英宗朱祁镇第二子,第一代德王。天顺元年【1457】受封德王。初建藩德州,以德州地方贫瘠,改济南。建王府于济南城内。成化二年【1466】就藩济南府。在藩五十二年,在王位六十一年。正德十二年【1517】薨。年七十。谥号庄王。葬于济南长清境内。
(1448151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