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487年出生的名人介绍
1、霍韬
  霍韬(1487年-1540年),字渭先,号兀崖,南海县石头乡(现属广东省佛山市石湾区澜石镇)霍族人。霍韬平生勤奋上进,广博多学,文人学士多称他为渭崖先生。“大礼朝议”斗争之时,他援引古礼,揆之事体,主张嘉靖帝(明世宗),应尊生父“兴献王”为皇考,不同意群臣同议以兴献王为皇叔考之名称,义正词严,力排众议,并使得嘉靖帝最后他的主张。事后升官,他也因避嫌媚上取宠,三次坚辞不受。嘉靖十五年(1536年)才
一代大儒垂风范(14871540)
2、聂豹
  聂豹(1487年——1563年),江西省永丰县人。字文蔚,号双江,晚年又号白水老农,东皋居士。谥贞襄。正德十二年(1517年)进士,授华亭县令,升御史,历官苏州、平阳知府、陕西副使、福建道监察御吏、后又巡按福建、进兵部右侍郎、改左侍郎。嘉靖三十一年任兵部尚书,后加太子太保,赐祭九坛,入豫章理学祠、吉安鹭洲忠节和青原五贤之一。是中国著名廉吏、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抗倭名臣,明代理学家、军事家。一生刚正不阿
中国著名廉吏、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抗倭名臣(14871563)
3、许论
  许论(1487—1559年),明朝官吏。字廷议,灵宝人。喜研究兵法。青少年时常随父巡历边境各地,深知各关隘要道的地理形势,著《九边图论》上献朝廷,受到嘉靖皇帝的赞赏,以通晓兵法而负有盛名,被升任为南京大理寺丞。蒙古骑兵一千多人先后劫扰黄崖口、大木谷等地,都被明军击退,许论因功升为右副都御史。蒙古贵族俺答率部直犯都城,许论受命巡抚山西,因守边有功,升兵部右侍郎,主持京营军务,又因构筑北京外城的成就显
(14871559)
4、谢时臣
  谢时臣(公元1487~1567年),字思忠,号樗仙,江苏苏州人。山水师法沈周,得其意而稍变,笔势豪放,设色浅淡。凡长卷巨幛,出笔纵横自如,颇具魄力,风格介于“吴派”与“浙派”之间。人物近学吴伟,远宗李公麟,线条劲细潇洒。作品有〈溪山秋晚图轴〉,〈仿黄鹤山樵山水图轴〉,〈策杖寻幽图轴〉,〈虎阜春晴图轴〉,〈武当南岩霁雪图轴〉,〈太行晴雪图轴〉。
明朝画家(14871567)
5、唐侃
  唐侃(1487—1545),字廷直,号默庵,开沙(今高桥)人。3岁学习论语、孝经,9岁读完四书、诗经,16岁进郡学为秀才。后从丁玑学习,为丁门高足。为举人时,曾拾得巨商丢失的一袋金钱,未启封即归还失主。出任郡守、县令,从不携带眷属,只用一二侍仆随从。居茅屋,粗衣淡饭,常怡然自乐。43岁任江西永丰县知县,对百姓厉行教化,待人以诚,严格治理,不为权势左右。在位6年,不谋私利,政绩显著。至京述职时,大冢
(14871545)
6、王玑
  王玑(1487—1563),字在叔,晚年号在庵,西安(今柯城区)人。初慕理学家陈献章,后拜王阳明为师,治学笃实。嘉靖八年(1529)进士。任兵科给事中,上疏论时政,请分内阁重权,以防朝廷受蔽。后任山东按察佥事等职。任江西参议时,农业歉收,上饶乐平县民去浮梁(今属景德镇)制作瓷器,常-武器杀掠,玑查得实情,先晓谕利害,后惩祸首,令其余回乡生产。调任山东按察副使,常召生员讲学,又注重治安。沿河奸民,常
(14871563)
7、应大猷
  应大猷(1487—1581),字邦升,号容庵,仙居县下各村人。明正德九年(1514)进士,任南京刑部主事。平宸濠之乱有功,升兵部职方司,旋任稽勋郎中。为官“谢苞苴,杜请托”,“士有片善,急为揄扬;家有余资,乐于赈施”。嘉靖六年(1527)出任广东参政。后擢云南右布政。二十三年,任广东左布政,后又两度巡抚云南、广东。两地盛产明珠、象牙、犀角等珍宝,从不染指;每次卸任,“官行一担书,民送两行泪”。不久
(14871581)
8、徐爱
  徐爱(1487年~1518年)明代哲学家、官员,字曰仁,号横山,浙江省余姚马堰人,为王守仁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,据说也是王守仁的妹夫(一说娶其妹王守让)。明朝正德三年(1508),进士及第。曾任祁州知州,南京兵部员外郎,南京工部郎中等职务。正德十一年(1516),回家乡省亲,不料正德十三年(1518)农历5月17日就在家乡去世了,终年三十一岁。徐爱生前期望为阳明出《传习录》,后钱德洪完成其遗愿。徐爱
王守仁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(14871518)
9、韩邦靖
  韩邦靖,字汝庆,号五泉,明朝邑南阳洪人。明武宗正德三年(公元1508年)21岁时,与二兄邦琦同中进士。官工部员外郎。正德九年(公元1514年)京师地震,乾清宫火毁,武宗重修,全国加赋,邦靖上言进谏,救民水火,不动土木,减轻赋税,触怒武宗朱厚照,下召入狱,夺职为民,回乡赋闲11载。正德十三年(公元1518年)应朝邑知县王道约请,编撰《朝邑县志》。《朝邑县志》分两卷七篇,共五千七百五十九个字。古有评论
(14871523)
10、郎瑛
  郎瑛(1487~1566)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,明代学者。好藏书,博综艺文,肆意探讨。有《七修类稿》、《萃忠录》、《青史衮钺》。稍长,乃博览艺文,探讨经史。家藏图书有经史文章,杂家之言、乡贤手迹等,每日坐于书斋中诵读,揽其要旨,撮取精华,辨同异,考谬误,著《书史衮钺》60卷。另著有《萃忠录》2卷、《七修类稿》55卷。《青史衮钺》,已不传。其中传世影响最大者为《七修类稿》,荟萃了明代社会各种史料,记
明代学者(1487156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