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45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
1、王通
  王通(?~1452年),明代将领,咸宁(今陕西西安市)人。父王真,封金乡侯。王通继承其父官职,任都指挥使。后因转战有功,累官都督佥事。其父去世后,他承袭爵禄,封为武义伯,受禄千石,并给予世券。明成祖永乐七年(1409),王通奉命督察营建长陵(明成祖墓,在今北京昌平县北、天寿山南)。永乐十一年(1413),进封为成山侯,增加俸禄二百石,下一年跟随成祖北征蒙古,领左掖。永乐二十年(1422),随成祖第
(?~1452)
2、脱脱不花
  脱脱不花 (1433年-1452年)在位, 尊号为岱宗汗,北元后主次子哈尔古楚克的孙子,阿斋的长子。脱脱不花,尊号岱总汗第26代蒙古大汗 鞑靼君主,北元后主次子哈尔古楚克的孙子,阿斋的长子。早年和弟弟阿噶多尔济、满都鲁流落中原,在甘肃放牧。1433年,被瓦剌首领脱欢迎立为大汗。脱欢在1434年攻杀东蒙古的阿鲁台,东蒙古的阿台汗东逃科尔沁,1438年,阿台汗被脱欢俘杀,蒙古重新统一于瓦剌人手中。14
女医·明妃传(14331452)
3、王玺
  王玺(1405-1452),字廷璋,祖籍河北,生于龙州(今绵阳市平武县)。其祖先王行俭是南宋末年进士,因守土有功,被封为龙州三寨长官司(即土司),子孙世袭其职,镇守一方。王玺为第十代土司。明宣德二年(1427)、宣德八年,松潘少数民族两次叛乱,王玺奉调出征,很快平叛,为维护国家统一,反对民族0立下战功。宣德九年,朝廷褒奖王玺,将龙州升为宣抚司,王玺由从七品土判官越级升为正六品宣抚司佥事,并加封昭信
(14051452)
4、谢庭循
  谢庭循(1377—1452),名环,一名德怀,号乐静,以字行,永嘉鹤阳人。父时中,工画。庭循幼承家学,多才多艺。喜赋诗,清谨有文。师从陈叔起习画,以诗、书、画三绝名于时。明永乐(1403—1424)间,召入京师,供事内廷。宣德(1426—1435)间,入宫廷画院,授锦衣卫百户,未几升千户。常侍宣宗朱瞻基游宴内殿及作画,应制作诗皆称上意,宣宗频赐御制诗画、衣服、宝带、印章(有“笔精入神”图章)、奇玩
(13771452)
5、李祯
  李祯(1376年―1452年),字昌祺,多称李昌祺,一字维卿,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永乐二年(1404)(一说元年)进士,选翰林院庶吉士,曾参与修撰《永乐大典》,擢礼部郎中。洪熙元年(1425),以才望卓异,迁广西布政使。后又任河南布政使。李祯一生刚严方直,素抑豪强,以廉洁宽厚著称。家居20余年,足迹不至公府。不以书名,行、楷亦可观,《书史会要》。著作有《运甓漫稿》、《容膝轩草》、《侨庵诗馀》、《
(13761452)
6、何自学
  何自学(1397~1452)字思学,明后车人。宣德二年(1427)登进士第,授刑部主事,尽心注意庶民冤狱,时称明镜。尝奉命理浙闽积讼,多平反之,升广西佥事。广西小孩偷东西的很多,自学至,以威慑之。其民好讼,往往一案牵连上百人,最后查无实据而释之,自学为此痛惩诬告者,民俗为之一变。补山西大同佥事,大同地处边界,驻有边防重兵,但守将不和危及边防。自学劝以同舟共济,边防事务由是而顺。又升陕西按察使。时陕
(13971452)
7、习嘉言
  习嘉言(1387—1452)习嘉言,名经,字以行,号行乐,新余欧里白梅人。进士出身,历任侍讲、太常少卿、詹事府詹事、编修、经筵讲官等。好读书,有政绩,著述甚多,主要有《温室集》、《西坦漫稿》、《寻乐集》、《经世大典》、《通鉴直解》、《两朝实录》、《君经故事》、《五伦书》等。
(13871452)
8、李昌祺
  李昌祺(1376~1452) 明代小说家。名祯。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永乐二年(1404)(一说元年)进士,选翰林院庶吉士,曾参与修撰《永乐大典》,擢礼部郎中。洪熙元年(1425),以才望卓异,迁广西布政使。后又任河南布政使。李昌祺一生刚严方直,素抑豪强,以廉洁宽厚著称。家居20余年,足迹不至公府。李昌祺著作有《运甓漫稿》、《容膝轩草》、《侨庵诗馀》,又仿瞿□《剪灯新话》作《剪灯馀话》,借以抒
(1376145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