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34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
1、陆文圭
  陆文圭(1256?~1340?) 元代文学家。字子方,江阴(今属江苏)人。博通经史百家,兼及天文、地理、律历、医药、算术之学。南宋咸淳初,陆文圭18岁,首中乡试,宋亡,隐居城东,人称墙东先生。元代延□年间恢复科举,官员强令他就试,再中乡举。他的对策有:救流民、革贪吏、拯盐法、拯钞法等,皆切中时弊。朝廷几次征聘他入朝,都因年老多病,未能成行。陆文圭现存词28首。其中约有一半是以描写歌妓和艳情为内容的
(12561340)
2、吴莱
  吴莱(1297—1340),原名来凤,字立夫,浦江吴溪人。元朝集贤殿大学士吴直方长子。4岁能成诵,7岁能赋诗。曾向叔父借读《汉书》,每日更换一册。叔父当面相试,能琅然背诵,闻者莫不惊异。方凤叹其慧敏,即以孙女许之,并传所学,由是学问益进。18岁作《论倭文》,文词雄奇,议论俊爽,得当时学者好评。延祐年间应进士试,不第。延祐七年(1320)被荐礼部。因与执政者不合,退居家乡深袅山中,自号深袅山道人,潜
(12971340)
3、李志甫
  李志甫(?~1340),又名李胜,生于平和县坂仔山边埔尾农家。元至元三年(1337)六月,李志甫集众起义,杀出南胜县(今平和县),直捣漳州府。龙溪守将搠思监与战失利,守将萧景茂与其兄集乡丁据观音山之险顽抗亦战败被执。起义军攻破漳城,杀长史晏只哥、同知郑、府制喜春令等。元统治者为之震骇,急调江南行省平章别不花统闽、粤、浙、赣的元军前往镇压。面对强敌,义军英勇奋战,元军累战累败。为挽回败局,别不花起用
元末福建农民起义军首领(?~1340)
4、敬俨
  敬俨(约1262~约1340)字威卿。易州(治今易县)人,敬铉族孙。他好学,善写文章。被荐为殿中知班,著宪章若干卷,任太傅、太师两府掾,选充中书省掾。硃清、张瑄为海运万户,豪纵不法,恰值敬俨办理上告他们的文牍,他们就厚礼贿赂,敬俨严词拒绝,二人因罪伏法,权贵多因受贿而连坐,只有敬俨没受牵连。元大德年间(1297~1307),授吏部主事,擢吏部员外郎,拜监察御史,历御史台都事、山北廉访副使、右司郎中
(12621340)
5、谢端
  谢端 [生卒]1279-1340 [籍贯]遂宁人 [朝代] 宋元朝 [小传] 幼颖异,五岁能吟诗,十岁能作赋。弱冠与尚书宋本同师,又同教授江陵城中,以文学齐名,时号“谢宋”。就试河南行省,中举,因母丧未会试。延五年(1318)乃登进士。授承事郎、潭州路(今属湖南)同知湘阴州事。岁满,入为国子博士,迁太常博士。寻除翰林修撰,升待制,选为国子司业,遂为翰林直学士。至元六年(1340)卒,年六十有二
(12791340)
6、陆德原
  陆德原——甫里书院创办者陆德原(1282—1340年)字静远,又字志宁,号杞菊,人称杞菊先生,生于甫里,为晚唐著名文学家陆龟蒙的后裔。曾祖陆迈,祖父陆文明,父亲陆应祥,母亲周氏。德原是个善于经营的儒商、实业家。乐于兴学立教,在白莲寺旁创办甫里书院,建有夫子殿、明伦堂、求志轩、甫里先生祠等。又在苏州城里(今十全街)创办义塾,建明伦堂、大小学斋等,亲自担任书院山长。因办学业绩显著,调徽州路儒学教授。后
(12821340)
7、伯颜
  伯颜 元朝官吏(?-1340)元朝官吏。蔑儿乞部人。大德三年(1299)从北征海都。武宗即位,历任吏部尚书,江浙、江西、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等。致和元年(1328)他支持右丞相燕铁木儿拥立文宗为帝,以功为中书左丞相。宁宗死,又拥立顺帝为帝,为中书右丞相。时与左丞相唐其势发生矛盾,后杀唐其势及顺帝后伯牙吾氏。从此独掌国政;专权自恣,天下人惟知有他而已。至元六年(1340)因密谋废顺帝,被脱脱告发,贬于南
元朝官吏(?~1340)
8、马端临
   马端临(公元1254-1340年),字贵与,号竹林,是宋末丞相马廷鸾的次子,江西乐平众埠镇楼前村人。他学识渊博,治学严谨,潜心治史,专心著述,以毕生精力,著下史学巨著《文献通考》,是一位名垂千古的大史学家。 咸淳八年(1272年)十九岁,端临以父恩补承事郎,二十岁漕试(乡试)第一。当时北方蒙古早已虎视眈眈,垂涎中原,贾似道擅权误国朝野昏暗,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。马廷鸾感到大势难挽,便痛心称
(12541340)
9、刘世英
   刘世英(1264~1340),字茂卿,祖居今临澧县余市桥南岸。以翰林提督取仕,曾任柿溪州学正多年,于延右七年(1320),告老还乡。 刘世英崇尚儒学,信奉道教,慷慨好义。还乡后,乐捐巨资,修建道溪书院。从至治元年(1321)秋动工,至三年春建成。元翰林谢端作《道溪书院记》,以记其事。宋咸淳四年(1268),新建的道源桥,历经数十年无数次大水的冲刷,桥礅被冲毁,两岸行人涉水而过,怨声不断。他
(1264134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