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23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
1、魏了翁
  魏了翁(1178~1237),字华父,号鹤山。四川邛州(今邛崃)蒲江人。南宋宁宗庆元五年(1199)己未科曾从龙榜进士第三人。魏了翁少时,就与兄长们入学,其神情举止,宛如成人。几年后,出落得英俊潇洒,聪明非凡。他每天读书千余言,过目即不再看,被乡里人视为神童。15岁时,已写出《韩愈论》一文,行文抑扬顿挫,很有学者风范。步入仕途后,魏了翁恪尽职守,历经剑南西川节度判官、国子正、武学博士。开禧元年(1
宋代著名思想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(11781237)
2、袁韶
  袁韶(1161—1237),字彦淳,庆元府(今宁波)人。南宋大臣。简历淳煕十四年登进士第。嘉泰年间,任吴江县丞。任上重新定立户籍、徭役制度,与苏师旦对立。后迁桐庐知县,任上上 书免除了桐庐不必要的石料之征,受当地百姓爱戴。嘉定四年,召为太常寺主簿,桐庐百姓夹道欢送,直送至富阳。曾任右司郎官,接待陪同金国来使,不失国格。任临安府尹近十年,擅于处理复杂案件,平反很多冤假错案,百姓称他作“佛子”。绍定元
(11611237)
3、赵汝谈
  赵汝谈(?—1237),字履常,宋太祖八世孙,居余杭。淳熙十一年(1184)进士。年十五以父荫补将士郎。丞相周必大赞赏其文采,认为“他日必有大名于世”。调汀州(今福建三明)教授,添差江西安抚司干办公事。曾从朱熹校订经书疑义十余条,为朱氏赏识。光宗死后,辅佐丞相赵汝愚定当政大策,提倡道学,协力排挤拥立宁宗的韩侂胄。排韩活动失败,贬为安庆府教授。添差浙东安抚司干办公事。又先后任嘉兴、温州知府,湖北、江
(?~1237)
4、叶味道
  叶味道(1167~1237年)名贺孙,字味道,以字行。浙江温州人。南宋淳熙十年(1183年)随朱熹学习,定居建阳后山。父叶适,南宋著名的理学家,朱熹的好友。味道少年时喜研读经解史论。朱熹在松溪湛庐精舍讲学时,他和弟弟叶任道到湛庐山拜朱熹为师。他应礼部考试,荐卷第一。当时程朱理学被视为“伪学”禁行,味道考试对策论,均依程颐学说。主持进士考官胡绂以“伪徒”为名将其除名。味道落第后,到崇安武夷师事朱熹。
(11671237)
5、蔡沆
  蔡沆(1159~1237)字复之,号复斋居士,建阳(今属福建)人。蔡元定次子。六岁从父命出继表伯虞英为嗣,更名知方,自幼聪明,丰资俊雅,举动端严,幼遵父训,长从朱熹。淳熙四年(1187)乡贡知贵溪县事,参部升授文林郎,两浙运干。妣李氏,无嗣;继妣陈氏,生三子,楠、栏、梓,庆元三年(1197),从母命携长子楠,次子栏归宗,季子梓嗣虞氏。遵父春陵之嘱:用心数年,著成《春秋五论》,指出:“敬者,一心之主
(11591237)
6、徐侨
  徐侨(1160—1237),字崇甫,义乌靖安里龙陂(今佛堂镇)人。南宋淳熙十四年(1187)进士,授上饶县主簿。师事朱熹。朱熹称其明白刚直,名其书房“毅斋”。开禧二年(1206),上 书力陈与金人议和的危害,提出退敌之策,未被采纳。嘉定七年(1214),由严州推官考满,历任刑工部架阁文字,秘书省正字,校书郎,兼吴王、益王府教授,直宝谟阁。自请外知和州。抚恤百姓,精练军卒,作御敌准备。不久,金兵进犯
(11601237)
7、喻侃
  喻侃(1154—1237),原名宏,字伯经,一字柟老,义乌香山泽口人。南宋庆元五年(1199)进士,授宣城尉。开禧二年(1206)金兵犯淮,宣城知县、县尉奉命解送军粮到前线,途经历阳到达锺离(今安徽凤阳东北)。时锺离为敌要冲,有重兵把守,而护粮兵少且弱,知县畏缩不前,侃身先士卒护粮前行,终于送达前线。粮有羡余,众谓宜归尉所得,拒纳悉归公府。继为宜春丞,当地民善讼,侃忠谨谅直,秉公执法,百姓信服。后
(11541237)
8、陈耆卿
  陈耆卿(1180—1237),字寿老,号筼窗,临海县章安(今属椒江区)人。南宋嘉定七年(1214)进士,历任青田县主簿、庆元府学教授、舒州府学教授、沂王府记室。其间上疏言事,论“和籴”“名虽和而实则强之,病在胥吏之奸”;批评滥发纸币实为克扣百姓,只顾眼前。多切中时弊。宝庆二年(1226),入京应馆试,授秘书省正字,转校书郎。绍定元年(1228),授秘书郎。三年,授著作郎。端平元年(1234),兼国
(1180123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