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12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
11、蔡攸
  蔡攸(1077年—1126年),字居安,兴化仙游人,北宋末年大臣, 宋徽宗、钦宗时宰相。仙游县连江里赤湖蕉溪村(今仙游镇枫亭镇赤湖蕉溪东宅村)人。太师、鲁国公蔡京长子。蔡攸初任微职于京城,每遇端王赵佶则毕恭毕敬,故佶继位后信而宠之,赐给进士出身,之后历任龙图阁学士、淮康军节度使、宣和殿大学士等要职,宣和五年(1123年)代王黼担任领枢密院事,随即又任开府仪同三司、少保等重要职务,任职期间不思处理政
宋徽宗、钦宗时宰相(10771126)
12、黄友
  黄友(1080—1126),字龙友,平阳人。有大志,15岁入太学,认为“大丈夫不能为国立功,亦造化中赘物耳”。遂投笔西游,边帅刘法延致门下。宣威(今甘肃西宁市)战役,都护高永年阵亡,友赋七绝七首哀其忠勇,其一云:“粉身碎骨勇无难,祗为君恩重泰山。风淡月明都护府,功名千古在人间。”其后幕府奏功,不及永年,其子奏上此诗,宋徽宗遂加赠谥。友亦免礼部会试,登进士第,调任永嘉、瑞安县主簿等。方腊起义,友同诸
(10801126)
13、李珙
  李珙(1085—1126)字温之,毛洞里(今堡里乡)人。宋大观元年(1107)武状元。大观年间,宜州(今属宜山县)部分少数民族武装-,李珙奉命镇压,以立了头功升为知州。接着多次任边防将领,后升为武功大夫,提拔为东南第十二将。刘华三聚众自虔吉二州入广东时,朝廷升李珙为广东路安抚使。一到便将刘部全部俘获,将刘首级解送京师,又以功升为忠州刺史,知融州。不久即为邕州团练使。宣和末年,金兵南侵,朝廷召天下兵
(10851126)
14、刘士英
  刘士英(1082—1126),字仲发,武康(今德清)人。宋政和二年(1112)进士,授江苏武进县尉,调永嘉教谕。宣和二年(1120),方腊起义军余部围永嘉,士英因推行保伍法,强迫居民守城而立“功”升山西太原府通判。宣和七年(1125)十一月,金兵入侵,太尉童贯以赴汴京(今开封)告急为由,意欲潜逃。刘士英与守将王禀握剑侍立城门外。童贯见状,只得作罢。知府张孝纯见其忠勇,遂与之共商守御之计,前后数百次
(10821126)
15、苏迨
  苏迨(1070——1126年),苏轼次子。初名叔寄、竺僧,字仲豫,著有《正蒙序》、《洛阳论议》。官衔品阶:宋承务郎、饶州太常博士、进士、朝汉大夫、参广东省政、朝散郎、尚书驾部员外郎。父亲:苏轼。母亲:王闰之。所著:《正蒙序》、《洛阳论议》。据苏氏族谱记载,苏迨1093年以苏昺之名任饶州太常博士,1094年以苏鼎之名考中哲宗绍圣元年甲戌连科捷进士,授朝汉大夫,后因谏元祐学术,贬参广东省政,乐居番禺韦
(10701126)
16、崔鶠
  崔鶠(yǎn),元佑进士,任凤州(今陕西凤县东)司户参军、筠州(今江西高安)推官。宋徽宗刚立,上 书颂扬司马光,揭露章敦,被蔡京归入“邪等”,免官,退居郏城(今河南郏县)十余年。宣和六年(1124)起用为宁化军(治所在今山西静乐北宁化)通判,召为殿中侍御史。宋钦宗即位,以谏官召用,上 书论蔡京之奸时,曾论及当时的文禁:“若苏轼、黄庭坚之文章,范镇、沈括之杂说,悉以严刑重赏,禁其收藏。其苛锢多士,亦
(10581126)
17、高俅
  高俅(gāo qiú)(?—1126年),北宋末年权臣,宋徽宗时期的官员汴京(今河南开封)人。因是《水浒传》的主要反派人物而广为人知,也是北宋新党领袖之一。他为人乖巧,擅长抄抄写写,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,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,且会使枪弄棒,有一定的武功基础。对宋徽宗百般讨好,迎合徽宗好名贪功的喜好。高俅管理禁军,在军队训练上玩了不少花架子。
(?~1126)
18、詹时升
  詹时升(约1062~约1126),字正行,崇安县星村镇黄村人。北宋元丰八年(1085)进士,任兴化(府治今福建莆田)通判,后升任汀州(府治今福建长汀县)知府,当时因暴雨成灾,居民大受其害。詹时升即疏引河道,消弭水患,政绩显著。后调任兴化知府。不久辞官退隐。
(10621126)
19、林师益
  林师益(?-1126),林豫之次子,以父任奏补三班,借职授枢密院宣差、鸡泽县尉,上 书论边防利害讥切时政,留京师听旨。靖康元年(1126),以阁门宣赞舍人提举京城四壁守御使司后军统制。
(?~1126)